全国服务热线0886-06537281

联系我们
CONTACT

手机:13765442811
电话:0886-0653728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352号
邮箱:admin@youweb.com

客户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客户案例

园艺培训范文10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01:53:23点击量: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由钱老师的引领,我们走进了对花卉园艺知识了解的大门。钱老师授课时,那幽默风趣的话语和动作时刻会带动我们对花卉园艺知识和技能的思考,充分地挖掘了我们对生活的无限想象力和勇于专研探索自然界知识的超强智力开发大转盘。我们在这次学习中,不仅识别和掌握了各类花卉园艺品种的繁殖、扦插、播种、防止植物病虫害、翻盆、上盆、修剪花卉、拔草、插花等技艺;我们学习到了修剪花卉的要求和目的。学习到了对花卉的抽稀、断剪和留芽的本领。学习到了对花卉的养护管理等知识……还跟着钱老师学习到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花卉的形状和特征细腻生动地表现出来。当我们拿着自己播种的花卉时,我感觉到就像美丽的梦神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在老师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自己掌握花卉知识充满信心。

  学员们的神态中充满着活力无限的学习热情。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花卉园艺实践操作中,我们都是以昂扬向上、精神饱满、认真专研的积极姿态来体验每一天的学习过程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学员之间在学习时更是纯真无邪地互相帮助。就拿我来说吧,遇到花卉园艺知识尚未理解的题目,我就会请教培训班学员潘海铭。他耐心、热情、仔细地给我讲解识别各种花卉的形态和特征等要点,在一旁听讲的我,会认真详细地作好笔记。我想,学员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互相帮助,会增进我们的友谊和提升我们在学习上互相提高的能力。在学习中,我每天在博客中记录学习的进程和感想。我为自己在生活中积极地学习感到由衷地高兴。

  在这次花卉园艺的学习中,我亲历目睹了学员们对花卉园艺的探索和求知精神,特别是潘海铭和张健春两位学员对花卉园艺的执着专研,让我佩服不已;学员唐杰的那句俏皮话:“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花卉,在睡梦中、在洗澡时、在吃饭时,各种花卉的特征和形态都会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惊叹他对学习花卉的努力追求。通过学习花卉园艺知识的培训,我看到了许多学员思想和行为的闪光点,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的学员都有自己的思考并行动着。

  我想,我们智障人士在生活和学习的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超乎常人的特异功能。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已经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展现。感谢花卉园艺培训班的组织者、老师、厨师,和所有为关爱我们学员付出劳动的默默无闻者。

  农村现代远程(党员电化)教育作为新农村党员群众培训的重要载体,以其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源深受群众欢迎。但目前园艺村此项工作面临两个难题,一是一些科技知识的重要环节和细节群众仅从收看光盘无法掌握要领,群众提出的技术疑问村级播放员无法解答,在科技应用到生产中时无人可指导,在群众中普及速度较慢;二是现代远程(党员电化)教育仅有两个站点,群众集中教育困难,教育覆盖面小,科技知识普及面小。

  **年,园艺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确立了总体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围绕“一个目标”(**村),巩固“一项成果”(后进村整顿成果),实施好“两大战略”(“扶贫开发”和“特色产业带动”),扩大“两大产业”(酿酒葡萄、菌草蘑菇),力争“两个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全镇第一;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年度双文明考核保持全镇第一),抓住“三个发展机遇”(全区菌草产业化扶贫、全县设施园艺发展、国家GEF项目在园艺村实施)、推进“四个转变”(种粮村向葡萄村、小户种菇村向种菇专业户村、风沙村向菌草循环经济生态村、后进村向先进村),深化“五个创建(创建全镇菌草循环经济生态示范村、全镇现代远程教育“1231”工程示范村、“五好”村党支部、县级文明村、市级平安先进村),力求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和谐村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全村农村经济总值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人均纯收入达18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菌草循环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园艺村党支部**年电化教育的重点确定为三项技术:一是菌草技术,二是设施园艺技术,三是酿酒葡萄技术。为确保三项科技知识的普及应用,优化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现代农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园艺村党支部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聘请现代远程(党员电化)教育技术暨设施园艺技术辅导员,强化技术应用辅导。园艺村党支部、村委会聘请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驻闽宁镇菌草技术人员黄国楚、**林业局林业工程师毕秋香、闽宁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农业助理工程师苏志军3名技术人员为园艺村现代远程(党员电化)教育技术暨设施园艺技术辅导员,负责党员群众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菌草技术和设施园艺技术电化教育辅导,辅导员担当起园艺村现代远程(电化)教育课堂上为党员群众讲解、释疑解惑,示范基地为党员群众指导技术应用的任务,切实保障党员群众全面准确掌握技术要点,加速现代远程(电化)教育实用技术实现“天网、地网→党员群众→生产基地”转化,提升园艺村现代远程(党员电化)教育技术和设施园艺技术普及水平,推进园艺村酿酒葡萄、菌草蘑菇产业化扶贫和设施园艺发展。二是创建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户,实现播放点建到组,扩大培训覆盖面。村党支部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度的落实,选定11户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家庭建立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由他们承诺为至少每月为党员群众义务播放电教片1次,实现各组建起播放点1个。电教所需电视、DVD机由党员自行提供,村党支部为中心户配套电教片、图书,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的收看。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了使党管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县处级干部每人联系1-2名优秀人才,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随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各基层党委、总支、支部都成立了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了人才专干,在全县建立了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形成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人事劳动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农牧局、科技局等部门各负其责,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制度,构建了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县委先后制定了《**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县人才工作制度》、《**县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高级人才代表制度》等,明确了**县各类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目标、措施和办法等,为我县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县委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了考核细则,将人才工作列为全县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县财政每年核拨人才工作经费不少于5万元,由县人才办统一安排使用,主要用于表彰奖励优秀人才、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实际困难,进行健康体检等。各乡镇按照每年2万元的标准建立人才工作基金,各部门每人每年教育培训经费不少于100元,为我县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县人才办通过新闻媒体、**政府公众网和**党建网等进行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还拍摄了专题片制成光盘在全县发行,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成果;县委每年都选拔一批拔尖人才,在全县的组织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每逢重大节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进行慰问。**年底,受县委指派,组织部专程赶赴云南,对正在进行南繁的我区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进行了慰问,并出资改善了他的生活和居住条件;注重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晋升工资、职称评定、住房、医疗、交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支持优秀人才享受休假疗养制度,定期为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体检,并建立了高级知识分子健康档案;注重在政治上关心优秀人才,县乡党委换届中,全县共有50多名优秀人才当选为党代表。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县委在退二线和退休年龄、选调副职和助手等方面对他们不作限制。通过以上措施,使各类人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在全县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我县设施园艺和发酵工业在全区处于优势地位,也是全市现代农业两强多优优势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重点产业,但目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只有588名,企业工程技术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只有690名,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后备力量不足。为此,我县针对优势特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努力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搭建平台。

  一是围绕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的实施,发展壮大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工业是我县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6亿多元,其中,生物发酵工业占50%,红霉素、盐酸四环素、妙菌素、维生素B12的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4亿元,其中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62%以上。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县人才办将企业人才工作同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积极帮助企业选贤任能,使一批专业人才成为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县人才办还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协调职教中心、就业局等部门开展企业新员工岗前技术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自2004年以来,我县先后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25名,培训企业技术骨干156名,培训技术工人1350人。

  二是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设施园艺和葡萄产业是**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共有设施园艺10万间,年产值1亿多元。仅**年,全县就新增设施园艺4.4万间,是银川市下达任务的4倍多。引进张裕、长城等酿酒企业,带动全县发展酿酒葡萄6万多亩。在市党代会上,设施园艺被确定为银川市今后农业发展两强多优战略之中的两强之一。我县计划在今后3-5年内发展设施园艺5万亩,大地葡萄15万亩。为了适应设施园艺和葡萄产业发展需要,县委、政府积极联系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设施园艺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协议。政府拿出40多万元,从各乡镇、有关部门和专业大户中选派技术和管理骨干80余名,分两批由县领导和县委组织部带队,分别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进行设施园艺和葡萄种植方面的培训。同时组织村书记、部分科技特派员和设施园艺大户赴辽宁、山东参观学习设施园艺种植管理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探索引智、引资相结合的新途径。去年,我县杨和镇新建设施园艺温棚10000多间,为了解决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县委聘请银川市科技特派员、温棚种植大户杨宏伟任杨和镇名誉科技副镇长,在园区投资并成立了园区培训中心,负责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望洪镇、胜利乡引进银川市水果蔬菜经销大户于德江、董道洋、小仁果业、天天鲜果业等,到我县投资建设种植基地和贮运中心,并组织周边农户成立协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目前,全县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经营大户14户,技术骨干60名,建成设施园艺示范点20个,千亩万间设施园艺基地6个。去年,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还牵线搭桥,帮助种植大户高薪从辽宁、山东等地引进实用技术人才,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根据我县农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县正在筹备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设施园艺研究所、葡萄产业研究所等机构,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技术保障机制,并已同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常年聘请大学专家教授担任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顾问,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我县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计划,使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成为我县完善、补充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以及帮助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年科技特派员从事创业项目18项,示范水稻旱育稀植2.6万亩,亩均增收100元以上;繁育小麦良种0.3万亩,亩均增收170元以上;示范设施种植3680亩,亩均增收1800~2700元;示范肉牛育肥、奶牛入园养殖1.34万头,户均增收6000~10000元,受益农户近2万户。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场所[1],是探索未知、探求真理的学术场所,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空间和载体。实验室安全与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高效的、服务优质和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实验教学实践创新和科学研究质量与水平、建设平安校园的前提。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室有以下特点:易制毒、易制爆等管制危险化学品使用频繁;试验用仪器中电器设备较多。其中,气体钢瓶、烘箱、高压灭菌锅等仪器使用普遍且频率高,使用者出于便捷需求,电源接线不规范,仪器设备临时存放地点不合理,占用安全通道,存在消防安全风险;实验室数量较多、类型多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分布相对分散、使用相对独立,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幅度宽,管理难度高。尤其是管理人员偏少,不足以满足目前实验室建设、使用、服务与管理等多层次需求,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安全隐患也体现在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方面,其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心存侥幸,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能力。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尤其是科研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责任人为专职教师,实验人员为导师的研究生,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更多侧重在科研产出上,导致重科研产出而轻教学和安全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责任心不强,管理流于形式。

  近几年,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借鉴国内外名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2],根据实验室建设规划,有序加大实验室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与之相应的实验室软件建设和日常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呈现健康有序发展。从健全制度、加强培训、实验室分类管理、监督检查常态化、危化品精细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探索并建立了实用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升了实验室安全性。

  科学、规范、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赖于健全的制度。结合学院实验室管理实际,在调研和充分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验室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实验室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了环境和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学院实验室安全三级责任制,与实验室责任人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承诺书,同时制定了安全管理相关细则,包括《园艺林学学院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园艺林学学院环境和安全巡查通报制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危险品废弃物管理办法(试行)》,并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和《园艺林学学院环境和安全巡查评级标准》,明确了实验室安全“谁上课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还具体规定了使用实验室期间不得大声喧哗、聚众聊天、钥匙转借,在室内不得乱接、乱用电器、电脑等使用完毕后须关闭电源等容易被忽视但存在安全隐患的内容。

  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使师生认识到安全关乎人人切身利益,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在宣讲普及安全常识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师生安全技能,坚持准入培训、专项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应急处置知识学习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相结合,做到覆盖全员、覆盖全程。安全培训内容一般设置实操培训内容,匹配培训学时数[3],注重安全文化宣传[4]。针对学院学科特点,结合南京大学的培训体系[5],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低温液体的安全使用、高压灭菌安全操作培训、放射性安全岗前培训、压缩气体的安全使用、安全检查培训、生物及转基因安全岗前培训、防火培训及演练等专题,讲解内容以鲜活的案例为素材,避免枯燥的规定和制度宣讲,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更具可操作性。安全教育和培训覆盖了需进出实验室的全体师生,做到安全重担人人挑。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专题及师生进入实验室前的安全准入考试等途径,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思想意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和考试系统,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并进行安全在线分以上)方能开通实验室门禁系统。

  园艺林学学院实验室分为教学实验室、科学研究实验室和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3大类,各具特点,需因地制宜的管理。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着重强调实验操作细节、实验行为规范、实验步骤。如不在防护条件不健全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管理相对复杂,未获得指导教师审核许可不得进行实验、不单独进行实验;科学研究实验室严格要求实验操作室应与药品室、学生自习室等分开,实验室内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杜绝将食品和饮料带入实验室等。结合图片、案例等解读,效果颇佳。对实验室实行分类分级信息化管理,根据涉及的实验室,通过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安全考试,开通相应的实验室门禁权限。如通过生物温室的实验室培训,可以出入温室;通过色谱分析实验室培训,可以开通色谱分析实验室的门禁。未按要求完成学习并通过考试的,只能在有门禁权限人员陪同下出入该实验室,使用仪器。

  安全监督检查实行常态化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检查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环境中安全隐患的排查是安全工作实施的保证。借鉴浙江大学[6]和中南大学[7]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理念[8-9],管理人员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号,创建了“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将该平台用于常态化实验室安全检查。学院对实验室安全实行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和日常巡检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问题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的“闭环管理”,实现安全检查的信息化和制度化。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采用实时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及时告知实验室责任人,整改后通过图片反映整改情况,检查结果按期通报,并在微信工作群中及时告知,避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重点防护区域不清晰、安全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将限期整改并复查整改效果,使安全检查真正起到了督促和整改的目的,基本杜绝了实验过程中不穿工作服、不戴手套、不分类收集实验废弃物、乱拉电线等现象,实验室废弃物得到了管控,固体有毒废弃物集中归置,并交由学校统一处理,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监督只是手段,安全工作必须要有“千斤重担人人挑”的意识,要依靠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共同协作。

  2.5.1完善设施,保障到位保障实验者的人身安全是以人为本的基本体现[10]。园艺林学学院为各实验室楼层统一安装了门禁系统,配备了危险化学品专用储存室和剧毒品存放柜,并投入资金,为各实验楼层安装紧急喷淋装置、安全警示标识、消防栓和灭火器,每个各实验室配有气瓶柜(架)、急救箱等安全防护设施与用品,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齐备齐全。2.5.2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全周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是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关键一环,因所涉工作内容烦琐,亟需对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进行集中、合理、分类管理。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针对该类试剂实验室用量少、种类多的特点,如何实行试剂全过程、可追溯的闭环管理一直是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8]。近年来,借鉴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的精细管理经验[11],管理人员通过Biolab管理平台,从试剂申报、采购、在线选择供应商、入库存储、分领使用及实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入手,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化学品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危险化学品使用有记录、剧毒品“双人双锁”的规范管理,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等信息电子台账,避免了不同实验室重复采购、药品存量过大、药品混放等潜在安全问题,杜绝了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的流失。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实验室安全观和环境保护理念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主要方法是在宣传栏、实验室墙面张贴安全知识、要求和制度,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讲座、报告、应急演练,以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等,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即行为文化。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途径,既要严格要求、敢抓敢管,又要明理传道、落细落小。如实验前检查安全隐患,实验操作中合理摆放物品,实验结束将物品原位归放,废液入桶,关闭水电门窗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作为满足市民对“菜篮子”“果篮子”的现实需求,园艺在当今中国可谓“大业”已成。但同时,园艺事业又急盼守正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我国人民更大福祉。21世纪以来,我国园艺工作者们紧紧围绕推动农业多功能发展,将市民可体验园艺置于都市型现代农业之中创新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教授了科学知识,丰富了劳动情趣,守护了心灵性慧。

  以生产性体验,传承农耕文明。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后发展为区别农艺的一种栽植果蔬花木技艺。考古发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栽植棕枣、无花果、油橄榄、葡萄及洋葱。古罗马时期著作和《汉书》,均有当时已经使用原始型温室的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园艺就曾作为官方独立经营机构(园圃)出现,较早进入园圃栽培的作物有瓜、瓠、韭、葵、枣、山梨等。秦汉时期,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国的桃、杏等被传至西方,西方的大蒜、黄瓜、葡萄、石榴、核桃等引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果树繁育、栽培技术得以很大进步。唐宋时期,观赏园艺发展迅速,出现牡丹、兰花、梅花、芍药等名贵品种。明清时期,随着海运大开,我国银杏、枇杷、柑橘及白菜、萝卜等先后被传向国外。发展至今,我国园艺生产过程可谓是满载中国劳动人民的耕作智慧。以生产性园艺体验为主的现代农业,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推广较为普及。市民在观光的同时,通过果树嫁接、瓜蔬水培土培、果蔬采摘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既能掌握园艺生产中的一定劳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次来自远古、直通现代的中华农耕文明庄严洗礼。

  以生活性体验,感受身入心至。以北京市创建园艺驿站为例,园艺驿站是首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由街道社区、近郊乡镇、公园景区、科教园区或其他基层单位,有效集成辖区内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绿地附属空间和疏解腾退出来的公共场所,用于组织开展公益性市民户外活动、园艺技能培训体验及园艺生活交流,“零距离”感受自然、享受园艺的实践平台。该项工作始于2015年,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园艺驿站已超过80家。已建成的园艺驿站,有的依托市民公园、景区景点或林地工作站,有的依托公益书屋、温室空间等,公益课程设计各具特色。花卉养护、中式插花、多肉造景、标本制作等园艺DIY课程深受市民喜爱。有的驿站还推出园艺疗法课程,借由实际接触及运用园艺材料、方法来美化植物、盆栽或庭园,赋予身心活力、调节情绪、缓解疲劳。园艺驿站可以理解为一种充满创意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如今园艺驿站已经融入周边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市民感受绿色生活方式,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好去处。以生态性体验,营造发展空间。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纷纷举办地景艺术节,这些地景艺术节以保护生态为主旨,筑起园艺小巢,供市民观赏和体验。其中,有的注重挖掘园艺生态之美,如花中有蝶、蝶舞月下……,“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有的注重现实与意境体验,手工花艺DIY、园艺小种竞赛等,让市民置身于花海、花墙或果林之中,亲身融入大自然;有的倡导发挥园艺废弃物再利用价值,利用枯枝、落叶、树皮、果皮等元素进行创作,经过艺术加工焕发新姿,尽显地景之美。地景艺术节往往历时3个月或更长,节后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空间较大。尤其是地景一旦诞生往往又成为即时地标,人们趋之若鹜、心有所往,既是对园艺劳作的一次完美践行,也是向园艺生态的一次礼赞致敬。“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生趣盎然的自然意境,是都市农业的最高追求。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离不开创意与产业融合,离不开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2009年2月我市在去年食用菌科技入户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市科技入户工作进行了调整,根据我市蔬菜、食用菌生产发展特点及规模和科技入户年初制定的方案,选定10个乡镇(云阳、吕城、皇塘、陵口、导墅、界牌、珥陵、埤城、司徒、延陵)27个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含特色专业村4个),各村选定1名专业技术指导员和15-20名农户作为示范户,指导员专门负责一个村蔬菜、食用菌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每人每年入户次数不少于100次;示范户负责带动周边农户5—10户种菜种菌,项目实施还遴选和发展了云阳天元村、皇塘鹤溪村、访仙竹丽村、陵口城墅村4个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特色村每村选出示范户60-80户,其中天元村、城墅村、竹丽村3个蔬菜种植示范村均选60户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以上农户;鹤溪村选择80名菌农作为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5户以上菌农,四个村共发展了示范户256户。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全市共培育了27名技术指导员和600个园艺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6000个农户,经过培训、传递、组织、互动,重点培养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示范户,培养了一批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者、农民经纪人的农村复合型人才。

  科技入户推广应用了许多蔬菜、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今年科技入户推广了新品种10个以上,主要包括金棚一号和朝冠番茄、皇冠夏大白菜、乾隆水芹、草菇V28和V238、平菇海南2号、夏秀990,春秋王水果黄瓜、黑金钢茄子、晶甜3号玉米等园艺作物。推广园艺实用新技术7项,包括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使用技术、蔬菜设施栽培技术、草菇周年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平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科技入户后使得蔬菜、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市蔬菜科技示范户示范面积1871亩,食用菌科技示范户面积315542.6平方米,主推技术落实面积达95%,入户率达到96.7%,其中防虫网防虫技术、多功能棚膜使用技术、种子消毒技术落实1772亩,占示范田面积94.7%,入户率100%,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应用面积1596.8亩,占示范田面积85.34%,入户率95%。蔬菜、食用菌产量均比去年增长12.5%左右,纯效益提高14.58%。“一村一品”产量同比上年增加11.6%,纯收入增加10.02%,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推动了全市园艺生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提高了园艺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使蔬菜、食用菌新技术应用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由于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到位,农民掌握并运用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了节本增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经过对全市600户示范户的近2000亩蔬菜田与其它菜农相比,增产效果明显,平均亩增产500kg,增幅12.5%,按平均售价1.2元/公斤计算亩增收600元,同时由于应用新技术还可节水、节肥、节药成本100元,合计亩增收700元。

  “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中,云阳镇天元村专家组成员赵须来从年前开始引进番茄新品种金棚一号和朝冠番茄,去年11月的越冬茬,他将3个大棚全部种上金棚一号和朝冠,且针对天气情况、周边的环境,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制定了一列的种植方案,并将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户,由于选种品质优良,并改进了栽培技术,今年番茄上市比往年要早10天,售价高,商品性好,一上市就受到客商青睐,每公斤售价比同类高出0.5-1.0元,平均每亩产值达2.0万元。陵口城墅村,据我们对示范户、辐射户、普通户进行抽样测产,陵口镇种植的大白菜新品种示范户每亩产7000公斤,平均每公斤0.8元,亩产值5600元;辐射户每亩产6000公斤,每公斤0.8元,亩产值4800元;普通农户每亩产4500公斤,每公斤0.8元,亩产值3600元,示范户比普通农户每亩增收1200元。皇塘镇鹤溪村康家自然村,这个不足30户人家的小村庄,通过食用菌科技入户,如今已有20多户人家从事草菇生产。他们建造了319间温室菇房周年生产草菇,年种植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年产草菇650余吨,产值700余万元,净利近200万元。户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示范户康良大、黄培祥两户人家每户的菇房数都超过了40间,年利润近2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菇“小老板”。访仙竹丽东茆孙自然村的水芹菜,由于科技入户进行新技术推广应用,水芹栽培由原来的一年三茬增加到一年四茬,亩产值增加8000-10000元,示范户孙东苟09年7厘水塘种水芹一年种四茬收入3500元,折合亩收入50000元,净收入在30000元以上,较往年大大提高了产量和效益,这较大调动了当地农民积极性,全村70多户人家推广种植水芹达200多亩。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思路,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关键,实施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挂钩结对机制,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农业科技入户是现阶段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科技成果到户率、推进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农林部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一是整合了农技推广和培训的资源。过去没有相应经费,一年只能请上级专家来指导一两次,现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安排了专项经费,使我们能请上级专家参与专家组组成,常年参与我市科技入户工作,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培养我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升我区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二是强化了镇级农技推广职能。过去农技推广队伍经费不足,使他们忙于挣钱吃饭,长期以来弱化了推广职能。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重点对市、镇技术指导员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了蔬菜技术指导队伍。实实在在地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成为农民信赖的科技引路人。技术指导员有推广补贴,示范户有物化补贴,乡镇农技人员说话底气足了,在与示范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时有了信心,彻底扭转了以前乡镇农技人员进村少、上门少、到田少的“三少”状况,增强了乡镇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工作作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锻炼了工作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三是健全了村级农技推广网络,目前我区因区划调整,村级没有配备村级农技人员。我们聘用的技术指导员,他们担当了村级农技员的职责,在农技推广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缺乏村级农技人员带来的技术推广不到底、不到位的问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显著加强。四是增强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蔬菜种植实际,学用结合,成功解决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新问题,形成了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良性转化通道,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我市、镇、村、户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可以说是科技入户造就了现在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为保证今年园艺科技入户工程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我局进一步调整充实了项目领导小组,首席专家由*市农林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武秀凤同志担任;*市农林局经济作物指导站站长王辉琼、副站长眭辉金同志任副组长;杨龙根、赵须来、姜建新、马一鸣、黄建忠同志为专家组成员。又从我们站及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精选业务骨干人员27人组成专业技术指导员。入选指导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多年蔬菜、食用菌栽培及管理经历。为实施好蔬菜科技入户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专家组根据省农林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园艺生产现状和农户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市2009年园艺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技术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主推品种及配套技术。

  根据《江苏省2009年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市蔬菜、食用菌生产具体情况,制定了入户指导工作实施方案,以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为前提,用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进村入户,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施好蔬菜科技入户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5月份,市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专题召开了20*年*市科技入户总结表彰暨2009年科技入户工作会议。我局分管领导、专家组成员以及27名技术指导员、优秀示范户等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20*年我市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所做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了科技入户对促进我市园艺生产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对科技入户优秀指导员、优秀示范户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指出了20*年科技入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部署了2009年科技入户工作重点和任务。会后,专家组对全市27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并与27名技术指导员签定了责任状。为使技术指导员及时地为示范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了解生产动态,专家组每月召集27名技术指导员召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听取技术指导员近期工作汇报,传达上级有关精神,传授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

  围绕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我们组织专家分类分批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进行了培训,尤其在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集中进行专题培训:一是针对今年6月遭受暴风雨冰雹袭击后对全体技术指导员进行灾后管理技术培训;二是夏季蔬菜播前技术培训及梅雨季节蔬菜田管意见,三是冬前防寒保暖工作布置。全年多次邀请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宋金娣、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高小文等人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2009年以镇区集中举办食用菌、蔬菜实用技术培训班23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5套共12000余份,技术资料2000余册,给重点示范户发放100套蔬菜栽培技术光盘。专家组组织现场指导23次,受训示范户达5000人次,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培育科技示范户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着力点,在实践中积极摸索,不断总结。一是把主推技术与常规技术集成,新技术与实用技术配套组装,在示范户中全面推广,提高了技术应用的综合效应,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如蔬菜穴盘育苗技术与新型设施组装,蔬菜成苗率达98%以上,每亩节支42元;新型设施与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组装,实现了新的突破,年平均亩增收1200余元。二是实行一村一名指导员、两村一名专家制度,通过专家培训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培训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方式,建立了全市多级式立体指导网络。指导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示范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每月入户不低于10次,除了登门服务,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及时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即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为提高示范带动效果,组织技术指导员、重点示范户进行交流活动,先后观摩了4个“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还组织示范户到太仓等地参观学习。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向菜农提供适合我市种植的新品种和适宜新技术,专家组经过认线个“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和256户示范户。4个特色村中均实行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定植、统一管理。在特色村共示范推广新技术4个,应用面积为560亩,“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的建立,形成“精、专、新、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提供了观摩学习的基地,也为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组织实施科技入户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位指导员和示范户工作积极性。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核心在农林局、关键在指导员、重点在示范户。制订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三方面积极性是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制定了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技术指导员工作考核意见,指导员的实绩考核分三方面:服务示范户的数量,上门指导服务的数量,示范户的平均实绩,由农林局和专家组在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各阶段进行指导、督促、不定期抽查,对各镇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并与技术指导单位及指导员的经费补贴、年度考核、评选先进挂钩;对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取消资格,实行淘汰制。在合格的示范户中年终评选先进示范户,给予奖励。

  根据省农林厅发放的科技入户文件精神要求、科技入户的整体方案,有序推进。让有限的物化补助发挥出最佳效应,今年项目资金20万元。其中特色村8.3万元,包括示范户补贴3.9万元、技术指导员补贴3.6万元、项目监管补贴0.8万元;一般村11.7万元,包括示范户补贴5.1万元、技术指导员补贴5.4万元、项目监管补贴1.2万元。今年我们对物化补贴和技术指导员补贴透明化管理,一方面根据省里文件规定项目和量使用,另一方面逐个征求科技示范户需求意见,按示范户需求分类免费提供优良菌种、农药肥料等实行“物化技术”补贴。今年物化补贴主要以农药化肥为主,积极联系信誉好、价格优的农药供应商购买阿维菌素等杀菌、防虫药剂,并及时将菌种、农药化肥送往每个行政村,截至7月25日所有物资均已发放至农户手中,从而有效调动了示范户的积极性,保证了科技入户工程的顺利进行。

  为了更好的实施园艺科技入户项目,切切实实的将品种、技术、信息、设施带给农户,我们按照我局制定的《*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实行专家指导组工作责任制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每位指导员与所联系的农户签订了入户指导协议,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奖罚严明。各技术指导员根据农时、示范户自身情况,制订了各自详细的、针对性很强的分户指导方案。指导员每次在蔬菜、食用菌生产关键环节入户,对示范户开展面对面的入户技术指导,推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帮助示范户建立田间档案,同时还要建立科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档案,制定科技指导员入户工作日程和工作日记制度,在工作日记中,重点反映示范户对技术服务意见和建议及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等。我们还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半年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按目标责任制要求,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技术指导员年度专业技术考核和职称评审的依据,通过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此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社会反响强烈。但是在科技入户工作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一是个别技术指导员在园艺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掌握不够,不能满足基层示范户、辐射户科技入户要求;二是极个别技术指导员下乡入户次数偏少。三是少部分示范户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热情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和传授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真正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少部分示范户对物化补贴认识不到位,光想多拿补贴,不想做事情,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是对成功经验的推广宣传力度不够。

  从今年我市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园艺科技入户促进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了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进程。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农业科技入户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新时期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手段,必须继续坚持:

  第一,在扩大指导员知识面上求突破。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从种植品种到市场营销到生态建设,都需要科技的支撑,技术指导员深入农户,由于知识面过窄,结构单一,指导难免捉襟见肘,技术指导员技术层面的更新是今后园艺科技入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在提升科技示范户素质和能力上求突破。进一步筛选调整农业科技示范户,全面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和辐射带动能力,把示范户的“三个能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上,通过科技入户,要求所有的示范户户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并造就一大批服务型的示范户。使示范户形成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切实提升科技能力和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实实在在地带领群众致富。

  突出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区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同志们: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险工作是中央、省、市各级的重点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到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去年,这两项工作都纳入了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今年又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实事内容。20*年,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镇、办事处、机关各责任单位及管理处、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区工作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就20*年全区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对20*年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讲几点意见。一、2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一)劳动就业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关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全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4073个,新增城镇就业45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2人,失地劳动力就业894人;培训各类人员3382人,其中失地劳动力1292人,下岗失业人员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株洲日报》和株洲电视台对我区创新的就业培训工作做了多次报道。我区南方阀门董事长黄靖被推荐评为“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仲利预制构件公司的刘美丽被评为“全省再就业优秀个人”。南方阀门公司和湘银物业公司被认定为“株洲市再就业基地”。嵩山办事处、泰山办事处、区商贸粮食局、高新区工商分局等10个单位被评为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责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管委会、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新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政策。为确保全面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将上级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区24个促进就业工作成员单位,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建立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20*年,24个成员单位都能履行好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尤其是两镇两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区商贸粮食局多次提供商贸企业的用工信息,指导商贸企业招用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523人;区工商分局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减免、工商管理等费用21.4万元;地税四分局全年减免地税71.4万元,国税四分局减免税费1000多万元,卫生局为贫困职工减免12万余元的费用,等等。加快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自主研发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网”,开设了政策咨询、求职、招聘、网上办公等栏目,在全市率先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网络化服务,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滚动式的用工需求信息库和求职人员档案库,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信息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人员、场地、设施、台账等全面到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建好培训基地。在铁道职院、冶金职院、化工职院和株洲技术学院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了6个再就业基地。重点指导培训基地、社办学校、相关企业和基层服务机构举办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二是组织开展好委托培训工作。先后与株洲技术学院、天元职业技术学校、中南电脑学校、开畅服饰公司、长江宝饰公司、南方阀门公司、天鹰驾校等20余家单位签订培训失业人员的协议,指导其办好各类培训。三是拓展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就近培训意愿和白天时间紧的特点,在隆兴管理处开办了1期失地劳动力园林绿化专业的夜校培训班,帮助失地劳动力利用晚上时间全方位学习了园林绿化知识与技能,受到失地劳动力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四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通过自办和联办的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结合新区就业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办电子电器、计算机、园林绿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绣花技术、汽车驾驶、管道安装、电动缝纫、宝石加工等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22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1755人。大力开展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工作。主动到区内用人单位联系,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搜集空岗信息,筹办现场招聘会,以“会”促进就业。组织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援助4*0人员活动。全年举办现场招聘会11次,全省联动招聘会天元区分会3场,向新一佳超市、大中华海鲜城等20余家单位推荐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2775人次,有459名“4*0”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在社区从事保洁、保绿、治安巡防等公益性的工作。组织引导劳务输出。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主动与浙江、广东等地联系,收集外出务工信息,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8月,向香港黄河家俱集团(东莞)公司输送了73名农村劳动力,既让投资者了解了株洲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又达到了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二)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新区的不断发展,原园艺场职工的社会保障、失地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直接关系和影响新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一年来,我们以湘政办发[2003]44号文件为契机,紧紧抓住园艺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个工作重点,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上级财政资金的争取等关键问题,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使原园艺场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和缓和,为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的充分肯定。目前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5299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539人,累计收缴农垦系统养老保险个人保费29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892万元,争取了中央、省财政转移资金594万元。健全机构,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区委王群书记、市政府翟笃培副市长、管委会杨平主任等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协调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丁乾峰、副区长邓尚文等同志为领导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劳动、农业、民政、信访、财政、社保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区社保中心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增加5个事业编制,各街道办事处增加2个专门编制,管理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保证了工作经费。按照市、区领导指示,全面开展调查摸底,起草了《株洲市园艺场参加全省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宣传提纲》。建立了市园艺场农工参保对象基本数据库,设计了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测算等十几种资料表格,规范了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全过程的工作。宣传发动,切实做好政治思想和稳定工作。印发44号文件和《宣传提纲》,开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栏,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定点接待群众政策咨询,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分级、分批举办了20多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知识培训班,使基层干部对文件政策吃得透、讲得清、说得准。启动初期,为了及时向区领导汇报每日工作进展情况,编辑《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快报》共16期供领导参阅,及时掌握信息,把握动态,处置突发事件。在工作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多次群众集体到市、区政府事件,但在市区领导多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政策宣传劝解工作后,事态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保证了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按计划、稳步的开展。分级负责,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详细制定工作程序,明确了区社保中心、街道办事处、管理处、生产队各级的责任,并由区政府与两个街道办事处签订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现在,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达到了区委、政府对园艺场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赢得了广大园艺场职工的理解和欢迎,真正体现了区委、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总体要求,维护了新区的大稳定和大环境,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二、今年工作的几点意见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区委、政府和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各基层单位、责任单位的辛苦工作分不开,在此,特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感谢。认真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失地劳动力“等、靠、要”和“要舒服地赚钱”这些陈旧的就业观念越来越成为阻碍就业工作的绊脚石,帮助失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业致富,我们还需下大功夫,认真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把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我们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业务信息和准确运用新的政策能力还有待加强;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新险种启动后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等。20*年,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二次创业”阶段,工委、区委要求我们的工作“突出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对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将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新一年的10件实事考核。要促进新区的快速发展,要构筑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继续贯彻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20*年的两大重头戏;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制订出台《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把新区推到了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的前沿;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进程,项目建设的深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环境的优化,都为我们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新的一年,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将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1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推荐就业现场应聘会8场,推荐就业2000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年各种保险扩面4000人,征缴基金2300万元。(一)创新思路,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创新培训思路,以培训促进就业。一是全面开展夜校培训班。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征地较多的管理处全面开办夜校培训班,让失地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前实现由农民向技能工人的转变。二是开办SYB创业培训。创造条件开办2期SYB创业培训班,帮助60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自主创业。三是组织开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指导农村乡镇劳保站创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启动失地劳动力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区就业政策,制定失地劳动力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程序,落实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支持失地劳动力申办小额贴息贷款,促进失地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购买岗位援助就业。开发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新建园区和城区的环卫、城管、保安等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出资统一购买,统一安排“4*0”人员上岗就业。组织就业现场应聘会,以“会”促进就业。利用劳动人事流动服务站,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以新区企业扩产、新办企业投产、第三产业开发为契机,举办各类推荐就业的现场应聘会,直接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继续完善职业介绍所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真情做好职介工作,以职介促进就业。(二)规范管理,完善和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严格落实省市政策。按照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征缴扩面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农垦系统养老保险调整待遇工作,让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惠,看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工作成果,完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资料和各种手续,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整体运作程序规范、机制正常。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区政府、劳动人事局、基层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新区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总结经验,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们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对如何完善农垦职工的参保、停保、续保手续,如何建立参保职工、退休人员、职工个人帐户数据库,如何规范个人帐户管理和基金管理等方面,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全面理顺新区社会保险关系。探索建立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新方式,及时掌握基层动态,主动开展工作。同志们,让我们积极投身新区“二次创业”的热潮,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顺应群众对农产品优质全性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面向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一批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放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放心农产品销售窗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全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五”期末,全市初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建设申报认证管理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制定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市场网络体系;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AA级或有机食品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争创10个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形成20个知名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00万亩,其中粮油270万亩、园艺100万亩、水产30万亩。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300个,其中粮油产品140个,园艺产品50个、畜禽产品60个、水产品50个。市区农产品市场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县(区)级市场准入覆盖面达60%以上。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100个,每个乡(镇)均要建成1个以上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年,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50万亩,其中粮油96万亩、园艺35.45万亩、水产18.55万亩,畜禽91.5万头(羽)。各县(区)计划指标为:区10万亩,其中粮油7万亩、园艺3万亩,畜禽10万头(羽);区20万亩,其中粮油14万亩、园艺4万亩、水产2万亩,畜禽11万头(羽);县20万亩,其中粮油12万亩、园艺6万亩、水产2万亩,畜禽20万头(羽);区20万亩,其中粮油11万亩、园艺5.05万亩、水产3.95万亩,畜禽7万头(羽);县40万亩,其中粮油30万亩、园艺6万亩、水产4万亩,畜禽12万头(羽);县20万亩,其中粮油11万亩、园艺6.4万亩、水产2.6万亩,畜禽21万头(羽);县20万亩,其中粮油11万亩、园艺5万亩、水产4万亩,畜禽10.5万头(羽)。

  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达到100个。即:无公害农产品86个,其中粮油产品20个、园艺产品30个(含茶果产品4个)、畜禽产品20个、水产品16个;绿色食品14个,其中粮油产品8个、园艺等产品6个。各县(区)计划指标为:区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2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区1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3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绿色粮油产品1个、绿色园艺产品3个;县1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2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区1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4个、无公害园艺产品7个(含果树产品1个)、无公害畜禽产品2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县2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4个、无公害园艺产品5个、无公害畜禽产品5个、无公害水产品5个,绿色粮油产品1个;县2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3个、无公害园艺产品6个(含茶果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4个、无公害水产品3个,绿色粮油产品4个;县1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2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绿色粮油产品2个、绿色园艺等产品3个。

  年,全市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1个,其中2个,、、、各3个,5个,和市直各6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29个,其中2个,、、、各3个,4个,5个,市直6个;市场准入试点每个县(区)2个,市直3个(附表三)。

  (一)高标准选择基地,全面开展基地环境检测。基地是“源头”,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首要环节。选择的基地周边3km以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企业和医院等污染源),蔬菜等经济作物要距公路100m以上,基地内大气、土壤、水体要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基地应选择在农产品的主产区、高产区和独特的生态区,其中农作物基地要土壤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完好,灌溉与排水方便;畜禽鱼养殖基地要相对集中,具备封锁隔离条件的区域。基地周围交通方便,便于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选择好的基地,要树牌明示,加以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人为破坏。要按照农业部、省农林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求,全面开展基地环境检测,对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污染严重的地区,限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控制和治理步伐,改种花卉苗木或退耕还林,种植非食用农产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好,基本没有污染的地区,3年内全部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申报认定费用。

  (二)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实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一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以国家或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为依据,结合名、特、优、稀、新农产品,加快制定适宜的、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形成具有“米”、“菜”、“禽”、“畜”、“鱼”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年内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31个。二要加强生产过程监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逐步建立环境监测站,每三年对基地环境进行一次大气、土壤、水体全面检测;建立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点,准确预测预报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提供科学选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技术;要建立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登记制度和动物用药、休药期记录,建立生产过程跟踪制度,规范使用限用农药、兽药、鱼药,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产品适用农(兽)药;大力推广轮作、防虫网覆盖、平衡施肥等新技术;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全面实施畜禽免疫标识制度。三要建立企业自检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抽检制度,逐步推行没有通过检测的产品不准流向市场、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上市场的制度。上市的基地产品采用统一包装,注明生产产地、采收日期等,对基地产品实行质量全承诺,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全追溯制度。

  (三)突出农产品质量建设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形成集全、优质、增效、节本于一体的生产技术体系。一要围绕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的开发,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年内引进国内外优质新品种50个,其中广陵香粳、连粳3号、3优18、丰优香占等优质水稻,麦20、扬麦10号等优质小麦,秦优7号、宁杂3号等“双低”油菜,密玉8号特色玉米等粮油作物品种10个;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等牧草饲用型作物5个;津优、津美黄瓜,早佳、天黄西瓜,圣多美番茄,87—114大白菜,鄂莲4号荷藕等特种蔬菜品种10个;871·872蚕、育711桑等新品种5个;北美系奶牛、波尔山羊、白羽王鸽等优质畜禽新品种5个;鳜鱼、白鱼、黄颡鱼、鱼回鱼、鲟鱼等优良品种5个。二要建设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示范片。要根据本地农产品质量建设规划,按不同农产品的要求,分别建立示范方、示范片、示范区。年内各县(区)要新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三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将生产技术教给群众。县(区)和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技术培训班,参训人数要达到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要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专门班子,分门别类地编写适合本地的生产技术规程。

  (四)着力培育责任主体,加快市场网络建设。要大力培育生产责任主体,通过生产责任主体,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统一按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各县(区)要把精力集中在引导、扶持和服务上,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新品开发能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全程标准化进程,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要按照“三绿工程”(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消费)要求,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一是发展对外销售窗口。对北京、上海等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城市及市场,加大我市已获得标志产品的推介力度,鼓励农民经纪人和合作经济组织经销标志农产品,提高经营层次和水平。二是瞄准连锁“超市”,联合经营米、菜和乳鸽、正大鸡蛋、湖野鸭、老侯野鸭、河活珠(毛蛋)、金宇水产加工品和迷隆桥腊鱼等系列品牌农产品,将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向市场。三是建立标志农产品销售网点。市成立标志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各县(区)所有标志农产品都要踊跃参加,设柜销售。各县(区)组织到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参加展览展销的标志产品应不少于5个,以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优质优价,发挥品牌效应。今年,市直市场准入试点再增加3个,总数达到8个,各县(区)新增2个市场准入试点,使全市市场准入试点总数达到27个,方便广大市民购买。所有实施市场准入的市场,要挂牌经营,规范管理,确保市民吃上全、合格的农产品。

  (五)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实施市场质量全检测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积极组织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努力搞好有关认定(证)工作的咨询、技术培训和实地操作,使符合认定(证)标准的产品、企业或基地及时通过认定(证)。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要全面开展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产品检测要力争年内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引导、鼓励和支持县(区)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农产品经营销售场所建立农产品快速检测点,确保入市交易的农产品都经过检测,是合格、全、放心的农产品。对标志农产品,生产或经销单位要对其质量全,向社会作出承诺,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对贩卖被污染农产品及违法使用标志农产品的行为,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中职园艺生若想在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周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到在科技经济发达的常熟,无论是发展环保、安全、生态、外向、集约化的园艺生产,还是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商品,都急需培养和集聚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园艺生产管理、园艺新技术推广、园艺产品的贮藏与检测、园艺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调研结果看,社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如文农科兼修的人才,即学园艺的不仅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

  2.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的技术型人才园艺企业一般远离闹市,要求员工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吃苦耐劳。因此,不少高学历的人才留不住,但动手实践能力强、愿意吃苦的中职生很受欢迎。

  3.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心态积极、平衡,能够乐观地接受任务和应付麻烦事的人。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不足的方面,面对企业的不足,心态积极的人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业绩。

  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和规划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充分地迎接职业的挑战[4~5]。

  在园艺的课程设计上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多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去,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多动手,能更多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基地上的一些温室大棚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给几个园艺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学期进行产出比赛,看看每个班的盈利情况。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合作精神。

  安排学生去一些园艺公司和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园艺就业形势调查。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这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和专业的“关系”。情境的创设缩短了学生的现状与工作内容的距离,增强了现实感。通过参观合作企业、园艺实践基地和创业园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迅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训基地到校外社会实践,开创学校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新局面。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赛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园艺技能比赛,如:插花、嫁接、扦插、种子检测、修剪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及耐压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筛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校生要经受市场经济这只无形大手的拨拉。因此,必须培养他们一些市场观念,如信息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要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地与企业接轨。学校分阶段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基地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素质,更能转化为效益。

  学校的园艺基地有智能化大型温室2个、普通塑料大棚8个、露地5亩,将这些地块划分给每个园艺班,实行包干责任制。由每个班进行自主设计种植,学校协助产品销售,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对每个班的责任块进行学期的评比与考核,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他们在将基地建设好的同时也洞察了市场需求,培植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树种,也经常钻研如何将产品培育得更好,使得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知识。

  从2004年起,我院退休老教授、全国著名科普作家林莆田及航天育种专家方金梁,带领农林系曾玉华、周永胜等年轻教师,深入娄底市大科乡南垄村,指导农民发展特色园艺经济植物3000亩以上,使受指导的农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3月,林莆田与曾玉华作为不要报酬的园林技术主管,协助南垄村、中阳村等村组建“南华园艺技术协会”,指导农民种植特色葡萄、布朗李、猕猴桃等名优水果,发展城郊型观光果园560多亩,特色无公害蔬菜850亩,每年能为当地农民创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2008年林莆田被湖南科学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曾玉华同志被评为2008年度湖南省科普先进个人。

  村林果技术扶贫新模式农林工程系多年来服务当地经济,以雄厚的技术力量服务三农。其中,农林工程系教师曾玉华带领科研团队,将院级重点课题“多个品种简化避雨防病栽培技术研究”及市科技局课题“蜜汁多个葡萄早熟无核大果栽培技术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建设无公害葡萄基地,与84岁高龄的老领导仲沂的扶贫举措结合,为发展城郊型观光农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娄星区万宝镇江溪村地处城郊,是万宝新区的核心区,人口684人,有耕地846亩,植被保护完好。自2006年原娄底地区行署专员仲沂挂点江溪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农林系以园林技术教研室中青年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发展南方高抗优质露地葡萄等南方水果1400余亩,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村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1、举办农民培训学校,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了使科学技术早日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自2006年以来,曾玉华等同志在课余时间到田间地头告诉农民实际操作,传授技术,并编写出实用技术资料发给农民,有条件的村街还用录像、印发科技小报等形式培训农民,培训内容通俗易懂,让广大农民学后能转化为生产力。至今已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田间技术培训,这种培训深受农民欢迎。特别是2002年来,我们从从全国各地引进近50个高抗优质葡萄新品种进行栽培,其中巨玫瑰、早红无核、里扎马特、金手指、蓝水晶、优选香悦等品种喜获成功,每亩效益在10000元以上,为基地农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春夏季天气变化剧烈,江南洪涝灾害此起彼伏,特别是4-5月葡萄花期暴雨连绵,连续22天在雨水中度过,但蜜香、蜜利、野茉莉葡萄等仍然以其超强的抗性,成功获得高产。果实色泽诱人,或红如玫瑰,或晶莹透亮,并且口感甜蜜、芳香醉人,加上果形奇特,食用方便,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售价高达20元/公斤左右,在未来南方有广阔的市场,极有发展前景。如图:

  2、与娄底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携。